2025年9月4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在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区域国别人才培养难点问题浅议”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副院长于增辉主持,副校长胡文涛、区域国别研究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在讲座开始前,于增辉院长陪同杨成教授参观了我校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和校美术馆,详细介绍了中心的研究特色与美术馆的馆藏资源。随后,杨成教授与胡文涛副校长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未来合作可能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杨成教授作为“志远”领军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区域国别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外交实践与学术经验。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杨教授从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设立背景切入,系统阐述了该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与发展路径。
杨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具有强烈国家战略导向的学科,其设立不仅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需求,更关系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资商服务、社会启蒙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多重应用场景。他强调,区别于传统学科自然演化的路径,区域国别学自诞生之初就体现出鲜明的国家主导性和问题驱动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真正的跨学科融合。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难题,杨教授提出“政治定力、多语能力、学科能力、话语能力”四大核心素养,并创新性地以“杰字型”结构比喻区域国别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体系。他指出,合格的区域国别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的学科知识,更应具有敏锐的政策意识、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以及将学术研究转化为政策建议的能力。
针对当前热议的“是否设立区域国别学本科专业”问题,杨教授持审慎态度。他通过比较美、俄、日等国的教育实践,指出区域国别学在本科阶段宜以“专业+方向”或微专业、辅修等形式开展,应避免盲目设立独立本科专业而导致培养质量下降。他强调,当前的重点应放在硕士、博士阶段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优化上,尤其应加强田野调查、智库实践与海外沉浸式体验等环节。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杨教授还分享了他所在研究院在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育人方面的探索,如突出历史学、地理学和人类学三大支柱学科的重要性,构建“课程育人、田野育人、智库育人”三维并重的培养模式,贯彻“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做在世界舞台上”的教育理念。
讲座结束后,副校长胡文涛分享了个人体会和感受。他首先感谢杨成教授的精彩分享,并强调我校作为广东省首批获得区域国别学硕士点的高校,肩负着探索人才培养范式的重要使命。他要求全体教师深入消化讲座内容,加强自身跨学科素养与外语能力,加快推进课程建设、实习基地与国际合作网络构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三年后的合格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视野开阔,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我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方向指引。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撰稿:普鹏飞 初审:肖涵 复审:李春明 终审:于增辉